盐与生物的关系和来源

盐是动物、植物不可缺少的原素。盐在化学上叫做氯化钠(NaCl)。盐从古至今,都是朝庭、国家统一管理商品性质的产品,在现代化学工业上是重要的工业原料。盐的分布在地球上占地球面积的70%以上,绝大部分都分布在海洋中。在陆地高原上也有少量的盐存在,当地人叫做“岩盐”。这些盐与在大海中提炼出来的盐基本上都是一样的,都是以钠为主的化合物,人和动物每天都要吃上一定数量的盐。人类一般都是直接吃用,来供给身体对盐的需要。动物是靠吃植物的叶子和果实来吸取盐分子。可是植物是靠什么来供给盐元素的呢?这是一个很懊妙的事情。生物一般都是靠盐来保持自身水分的新陈代谢。人如果一天不吃盐,就会感觉到身体酸软乏力。所以盐对动物、植物都是非常重要的一种元素。可是从古至今,人类对地球上盐的来源还是一个尚未揭开的谜。 盐与水的关系很密切,人们一提起盐,脑子里同时会伴来水的念头,地球上大部分的盐溶解在大海中形成海水,所以海水是咸的原因。生物吸收盐分子主要是靠水分子运送。水是盐分子的运输工具。水把盐分子溶解之后,运到生物体内各个细胞里。温度对盐在水中溶解的浓度也有一定的影响。热水比冷水对盐饱和溶解的浓度大,水分子不论是液态或者是汽态同样可以运载盐分子,不过载量的多少有别。古代人们用火煮海水来制成食盐,从这个方法可以知道水蒸气也可以带走微量盐分子的实事。在50年代,人们总是把海水放在用石碳制成的土锅里煮干制成食盐。在煮制食盐的时候,海水被加热变成水蒸气跑掉,剩下来的就是食盐。但是这些水蒸气也带走微量的盐分子。从制盐工人的身上和制盐工房的墙壁上可以知道这个道理。制盐工人在制盐的时候,把海水煮沸产生的水蒸气洒在身上和脸部,水蒸气把微量的盐粘在脸上,脸上的皮肤好像用盐水洒过一样很不舒服。在制盐工房里水蒸气带走微量的盐分子粘在墙壁上,时间长了。在天气变化或者将要下雨的时候,墙壁上的盐分子与空气中的水分子结合变成了盐溶液,在墙壁上挂起水珠,甚至流了下来。这是水蒸气也能带走微量盐分子的证据。可是在大海里的水蒸气也能带走盐分子吗?傍晚,当你冲凉之后,来到海边走走散步,海风向你脸上吹来,你就渐渐地觉得脸上有一种不适的感觉,好像是用盐水洗过了的脸。这是为什么呢?其实,在白天太阳光对大海的辐射使海面上产生了大量的水蒸气,到了晚上海面上还存在着太阳辐射的余热,还有一些水蒸气继续产生,风把这些水蒸气吹过来,人们通常叫做“海风”,“海风”把水蒸气里微量的盐分子,洒在你的脸上。你就觉得有一种不舒服的感觉,好像是用盐水洗过了的脸一样。这就说明了大海中水蒸气也可以带走微量的盐分子。可是从“海风”中的微量盐分子能够粘在人的脸上这种小小事情,可以启发人们一个很大的自然道理。在大自然中,大气层为什么要通过水蒸气来运输这些微量的盐分子呢?这些盐分子究竟被运输到那儿去了呢?它又起了哪些作用呢? 我们要想知道这些问题,就应该倒过来,回到原始生物起源的时期中去吧!人们都知道,原始生物的单细胞都是从大海中孕育出来的。海水中的盐分子是占了绝大部分。这些原始生物细胞勉不了靠盐分子来辅助发育。动物是从大海中带有动物神经元的植物中分离出来的。由于气候干旱的原因,海洋水位下降,海洋中的一些原始植物和原始动物细胞,通过长期间的磨炼,渐渐适应了陆地环境。原始植物逐渐进化发展,伸延到离海洋较远的陆地、平源、高山之中。渐渐进化成现代植物。大约经过几十亿年,大海中的原始动物逐渐进化成两栖动物,爬行动物,最后进化成人类和各种动物。在陆地上生长的植物和动物都不能中断在原始时期推动细胞功能进化的盐分子。(当然促进原始生物细胞进化的不仅仅只是盐分子,还有更多复杂的元素),盐分子是孕育原始生物细胞的主要原料之一,也是产生原始生物细胞环境的组成的重要部分。植物和动物迁移到陆地上之后,都同样要靠盐分子才能继续生存和繁植。人类从原始动物进化到有了高智能人。自已可以直接从海水中提取盐分子来供给自身的需要。可是植物和一些动物是怎样取得盐分子来供给自身需要呢? 原来,大自然“孕育”自己的“子女”,她是不会让自己的“子女”因缺少某种“粮食”而死去。大自然利用太阳光的辐射,把海水加热,变成水蒸气,在水蒸气中带着微量的盐分子,通过大气(海风)运到高空,把盐分子送到空中各个部位,以下露水或者下雾的方式洒在大地各个角落,给植物送上盐元素。动物是通过吃植物的叶子和果子来提取盐元素的。也怪不得从古至今,民间一直传下露水咸的道理。 由此人们再懂得另一个大道理。为什么地球上陆地只是占地球面积的30%,而大海却占地球总面积的70%呢?因为大海中的盐分子要靠大海中的水蒸气微量地运送给陆地上的植物,必须靠较大面积的海面才能满足陆地植物的需求,如果反过来,陆地是占70%,大海才占30%,要是靠30%的海面,以微量的运送方式来供给70%的陆地上的植物,是绝对不能满足植物的需要的。所以海洋占70%,陆地占30%是自然界造作恰有其理的自然安排。 盐分子在地球上,虽然对生物起着很重要的作用,但是这些盐分子是怎样来到地球上的?又是怎样生成的呢? 在化学上盐的分子式是NaCl。盐的主要成份是钠。钠是最容易溶解在水中的物质元素。原来在陆地上的钠被溶解在水中后,流到大海中,又由大气层把海面上的水蒸气带着微量的钠,送上高空以下露水和下雾的形式落到陆地上,形成一种自然循环局面。 我曾经作过这样一个实验。把25公斤的土壤和1公斤的食盐,混和均匀后,把混和的土壤堆放在露天的地方,一年之后,从中取出0.5公斤的土壤,把土壤冲洗,把冲洗的水全部留下来,通过过滤成为澄清的水,然后放在小锅中,用火把水煮干,所剩下的盐是14.2克,第二年年剩下10.39克,第三年剩下8.17克,第四年剩下6.13克,第五年就剩下4.1克。从这个实验中可以知道,陆地上的盐通过长期间的雨水冲洗,绝大部分都流到海洋中去了。但是这些盐分子又是怎样来到地球上的呢? 地下的水源应该是地面上还没有盐分子之前,水分子就渗透到地下形成水圈层,然后再从地下水圈层返还到陆地上来。所以在地球上从地下返还出来的水都是淡水的原因,这说明水比盐先来到地球上是很有道理的。因为水分子被吸引到地球上后,地球表面还没有盐分子。地球土壤层中的空隙和地球水圈层都被淡水占领,所以后来的咸水就不能钻进地下的水圈层中去。 以上的情况可以说证明盐不是在地球上生成,盐应该是从天外而来的。当盐被吸引到地面之后,雨水会把地面上的盐溶解带到土壤层中,但是地球的水圈层已经被淡水占领,后来的咸水就不能往下钻,结果盐只能在地球土壤的浅层里面,由于时间长久,盐渐渐被雨水冲淡。大约经过几十亿年,盐就被流入大海中了。 盐应该是在水分子来到地球之后,才在太阳系地球轨道上形成了钠元素,而钠元素是贴付在尘埃上,最后被地球吸引到地面上来。不过也有一些降落在陆地上,由于所在的地壳坚实溶解在雨水中的盐分子不能向地下渗透,又因于地形的影响盐分子不能在地面上流失,所以这些盐就遗留在陆上的原因。当地人把陆地上的盐叫做“岩盐”。或者叫做“山盐”。